隨著最近“速凍”般的降溫熱水袋、暖寶寶、電熱毯等取暖裝備成為冬日里的新寵然而你可能還不知道這些讓人感覺又暖又舒服的“裝備”使用中也存在安全隱患極可能還會在不知不覺中造成低溫燙傷!低溫燙傷在冬季高發(fā),各大醫(yī)院的門診統計顯示,約占冬季燙傷的三分之一。
低溫燙傷是指機體長時間接觸中等溫度(一般指44℃—50℃)的熱源。有研究表明,當49℃的熱源持續(xù)接觸皮膚3分鐘,可導致表皮損害,超過9分鐘表皮將壞死;44℃的熱源持續(xù)接觸皮膚6小時,將導致皮膚不可逆損傷。盡管此類燙傷的創(chuàng)面面積看上去較小,早期大多只是可見紅腫、水皰,但實際可能損傷至皮下組織、肌肉甚至骨骼。另外,四肢是平時使用取暖工具最多的部位,但由于四肢血液循環(huán)較差,若伴有糖尿病、中風后遺癥等疾病,更容易導致創(chuàng)面難以愈合,形成慢性潰瘍,并因此留下疤痕,甚至需要植皮治療。低溫燙傷因常見水皰,易誤診為Ⅱ度損傷,但事實上多為深Ⅱ—Ⅲ度損傷。
低溫燙傷與普通燒燙傷的區(qū)別
普通燒燙傷,通常是在高溫氣體、火焰、開水等接觸下造成的創(chuàng)傷。這種創(chuàng)傷通常顯而易見,也容易讓人察覺和躲避。而低溫燙傷,有點類似“溫水煮青蛙”,是指50℃左右的溫度在人體局部作用時間過長,使熱力慢慢滲透進皮下軟組織而引起的燙傷。低溫燙傷創(chuàng)面疼痛感不十分明顯,僅在皮膚上出現紅腫、水泡、脫皮或者發(fā)白的現象,面積也不大,燙傷皮膚表面看上去不太嚴重;但創(chuàng)面深、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深部組織壞死,如果處理不當,嚴重會發(fā)生潰爛,長時間都無法愈合。
低溫燙傷更“青睞”四類人:嬰幼兒、女性、糖尿病、脈管炎、中風后遺癥等患者以及老年人、麻醉術后患者、醉酒、過度熟睡的人。
嬰幼兒:
表達能力欠佳,如果監(jiān)護人照看不周,很容易導致燙傷。
女性:
女性冬季手腳冰涼現象比男性常見,會更多地使用取暖工具。
糖尿病、脈管炎、中風后遺癥等患者以及老年人:
因局部皮膚感覺功能減退或障礙,易受到燙傷傷害。
麻醉術后患者、醉酒、過度熟睡的人:
因意識不清,易發(fā)生低溫燙傷。
燙傷急救,牢記五字真訣:沖、脫、泡、蓋、送燙傷主要的影響因素是接觸時的最高溫度和接觸時間!所以記住這兩點:脫離熱源,迅速降溫。然后,利用現場條件迅速開啟“沖、脫、泡、蓋、送”五大急救步驟。
一沖:
當孩子發(fā)生燙傷事故時,要盡快用流動的冷水沖洗燙傷處至少20分鐘以上,
以降低皮膚表面的熱度,減少對皮膚的進一步損傷。
二脫:
充分的沖洗和浸泡后,在冷水中小心移去衣物。如果傷口與衣物粘在一起,
要小心剪開,避免強撕。
三泡:
疼痛明顯的,可持續(xù)在冷水中浸泡10-30分鐘,用于緩解疼痛。
四蓋:
用無菌紗布輕輕蓋住患處,如果沒有紗布,可用清潔干燥的毛巾代替。切記不要用有毛狀、絮狀的物品覆蓋,避免與傷口粘連。
五送:
趕緊送醫(yī)院醫(yī)治!再次強調:不要私自涂抹任何物品,交給醫(yī)生處理!
記住,涼水就好,不要用冰塊,容易把皮膚凍傷,更不要私自涂抹任何東西。(老鼠油、醬油、牙膏、紅藥水、紫藥水等偏方,千萬千萬不要涂?。。。?/span>
警惕這些“取暖神器”:暖寶寶、電熱水袋、電熱毯、電暖氣、發(fā)熱鼠標墊
暖寶寶
不要直接接觸皮膚,可以貼在內衣外部。
電熱水袋
購買時選擇正規(guī)廠家生產,有3C認證和產品合格證,電源線密封良好的電熱絲式熱水袋,使用時不要直接貼在皮膚上,隔幾層衣服,就沒問題。
電熱毯
購買合格用品,使用不超過六年,盡量平鋪不要反復折疊;設定合適溫度,
睡前關閉電源,使用時長建議不要超過4小時。
電暖器
注意:不要用棉被、衣服等易燃物覆蓋,遠離沙發(fā)、床、以及水源。
發(fā)熱鼠標墊
發(fā)熱鼠標墊,其實就是一個微型電熱毯,持續(xù)加熱兩個小時后,局部最高溫度能到達68℃。
掃碼查看服務號
(預約掛號、在線繳費、查閱報告)
掃碼查看訂閱號
(醫(yī)院動態(tài)、靠譜科普)
東湖院區(qū):
南昌市東湖區(qū)象山北路128號
0791-88862216
青山湖院區(qū):
南昌市青山南路739號
0791-88676739
紅谷灘健康管理中心:
南昌市紅谷灘新區(qū)綠茵路800號
0791-83872070
88862328
九龍湖院區(qū):
南昌市紅谷灘區(qū)九龍湖街辦鷹潭街777號(鷹潭街地鐵站2號口旁)
18720053781
Copyrights ? 2015 南昌市第一醫(yī)院 版權所有
備案號:贛ICP備09010013號-1
(洪衛(wèi)網審 [2015] 第 16 號)
贛公網安備 36010202000257號